公司新闻
企业动态
网站公告
联系信息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钱庙乡张池村丰华大道1号

电话:0554-8314666

传真:0554-8314668

邮箱:FH-NY@163.COM

手机:15855460999

            13905548258

从农民到农民工到创业者

 

      1977年高中毕业的刘传光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农民。整日的田间劳作,但一年下来却所剩无几。不甘平庸的刘传光于是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开始,他只身在铁路线上打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只能靠出体力挣点工钱。但他是个爱学、爱干、不怕吃苦的硬汉子,几年下来,不仅熟练掌握了铁路工程专业技能,也赢得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器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他进入淮南铁路工务段,后承包铁路工程建设。几年的打拼,让他有了一定的积蓄。1999年,刘传光进入安徽省新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副经理、淮南分公司经理。凭借拼、钻和不懈奋斗的精神,终于闯出一片天地。虽然风风雨雨许多年,但刘传光的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2006年,刘传光回到家乡开始了二次创业。依托土地资源,念活“土地经”,走立体、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之路。2006年底,他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凤台县丰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相继筹资创办了丰华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注册了“徽凤绿园”和“华凤绿园”等商标品牌,同时带动45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

      刘传光身份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60年淮南农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新中国60年,淮南农民就业方式经历了由安守土地到外出闯天地再到创业当老板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基本没有就业、择业的观念。”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农民在生产队长的指派下进行生产劳动,不需要搞经营。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交足国家的,留下种子,剩下的是自己的口粮。

      改革开放后,市场农业开始兴起,外加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农民虽然还是耕耘土地,但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并异军突起,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就业的新选择,工厂成为当时乡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当时农民的观念中,能成为工人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这对农民传统就业观念是个极大的冲击。”市农委负责人介绍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当时,淮南的二、三产业欠发达,无法吸纳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大量的用工需求,且待遇较好,外加当时农民负担较重,收益较低,造成农民想致富而致富难,于是许多农民纷纷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寻求致富之路。

      进入21世纪,农民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首先,农民外出务工由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由当初的亲朋好友零散带动到政府或民间组织集中组织外出。如谢家集区农民扎根浙江平湖、尚塘农民在上海“安家落户”等。集中外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权、自我服务意识都在增强,农民工就医、子女上学等问题都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其次,农民工变每年季节性往返为长期居住。以前,农民外出务工是离土不离乡,午秋两季,他们会定期返乡。而随着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步变季节性往返为长期居住。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农民工更加注重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部分农民经过努力由打工仔变为老板。如尚塘乡农民在上海集中租地,发展生态养猪业成为美谈。近年来,致富后的外出农民开始变“南飞燕”为“凤还巢”。农民在沿海发达地区长期务工,积累了资金、经验,学到了先进技术,许多农民工看准家乡的发展契机,纷纷返乡创业,投身家乡的建设。如毛集镇青年刘庆看利用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优惠政策,结合自己多年打工积累的经验,在家乡建起了环保型的水泥厂??淮南市沿淮水泥厂。

      新中国成立60年,淮南农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轨迹。从农民到农民工,劳动力流动突破城乡二元就业结构,推进着城乡就业一体化建设;从农民工到创业者,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改变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实现着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朱庆磊)